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分析稱,新《噪聲法》實施后,與之相關的噪聲與振動控制產品、噪聲監測設備等的需求將逐步增加。屆時將帶動新一輪技術研發熱潮,如在線監測設備、噪聲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開發等。
生態環境部在關于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下稱“新《噪聲法》”)的通知中強調,該法案既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和諧安寧生活環境需要的務實舉措,也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客觀需要。

人民群眾對噪聲污染防治的需求有多迫切?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信訪舉報管理平臺共接到公眾舉報44.1萬余件,其中噪聲擾民問題占41.2%,位居各類環境污染要素第二位。具體來看,在工業噪聲污染、建筑施工噪聲污染、交通運輸噪聲污染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中,社會生活噪聲占比最多。
另外,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各地有關部門合計受理環境噪聲投訴有201.8萬件,其中也是社會生活噪聲占比最多,達53.7%,建筑施工噪聲次之。
那么,當前噪聲污染防治又難在哪里?
從污染產生的過程來看,一旦噪聲源停止發聲,噪聲就會馬上停止。因此,和其他類型的污染源排污不同,噪聲污染物一般無殘留積累,取證較為困難。
另外,交通運輸噪聲的產生往往與城市規劃密切相關。專家指出,有些情況下,在路段規劃建設當時的噪聲可能都是達標的,但隨著車流量的增加,噪聲污染才逐漸變得嚴重起來,且污染產生的主體并不明確,也給后期治理帶來了困難。
對此,新《噪聲法》除了“治”噪聲外,也更著力于“防”。如要求各地制定、修改交通運輸規劃,建設考慮公路、鐵路、民用機場等要考慮到對周邊聲環境的影響;對于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的產品,明確給出規定限值;要求施工作業優先使用低噪聲設備等,從根源阻斷噪聲污染的產生。

下一步,噪聲污染防治相關產業該從何發力?
新《噪聲法》中也增加了產業發展的內容,明確表示“鼓勵、支持噪聲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促進噪聲污染防治科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分析稱,新《噪聲法》實施后,與之相關的噪聲與振動控制產品、噪聲監測設備等的需求將逐步增加。且市場的升溫還會帶動新一輪技術研發熱潮,如在線監測設備、噪聲大數據應用技術、新型聲學材料、新型隔聲裝備以及智能化降噪研究開發等。
未來,全社會對噪聲問題將更為關注,我國噪聲與振動控制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