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談及地下水,就不得不提到地下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與嚴重后果。還記得嗎?今年3月,第三十屆世界水日將宣傳主題定為“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地下水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究其根本,還是其中暗藏的“水危機”。
?
地下水雖然深藏地下,不被肉眼所察,但一經污染,因其自身難以自凈等問題,將帶來更大的污染治理挑戰,進而影響水生態,影響人類用水安全等。
早在2019年,發改委修訂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就已經明確指出,鼓勵水生態系統及地下水保護與修復工程。時至今日,地下水保護與修復也有了軟+硬的強支持。
?
今年以來,河北廊坊開展了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編制了《廊坊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河農業農村污染防治規劃》,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軟支撐。廊坊進一步推進著縣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劃分,強化地下水污染源頭預防和分類監管。
?
軟硬兼施之下,可以明確的是,地下水環境監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尤為重要的。那么,該如何穩定監測數據的質量?
于地下水環境監測的設備來說,對可能影響監測結果質量的監測環境條件,應該進行識別、監控與記錄,確保其符合相關技術要求,若不符合條件,應停止監測;監測分析期間,不得與高濃度廢水、土壤等其他樣品分析測試工作交叉使用主要儀器設備;可采用分析評價平行雙樣測定的相對偏差來控制精密度。
?
依靠越來越強大的監測能力,我國也于日前完成了首次全國地下水儲存量評價,目前地下水總儲量約52萬億立方米。2021年,我國淺層地下水儲存量環比凈增加357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儲存量環比凈增加6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的增加,也證實了我國地下水環境正在快速向好發展。不難想象,國家有關部門也將進一步推進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推進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