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黃色預警,今冬以來最強寒潮將橫掃30余省份!今冬以來的最強寒潮已上路,氣溫“大跳水”,體驗“一秒入冬”?污水廠可不答應!
污水廠,污水消納、水環境質量提升的“責任人”,也被視為是生態環保工作發揮效用的重要場所。節約用水、水資源化均在污水廠得以一見。但,污水處理可不是件易事,污水廠的污水處理程序復雜、環節多,怕高溫也怕低溫是污水廠的特點。
低溫狀態下,污水廠可能出現構筑物不能正常工作、活性污泥吸附及和有機物降解率降低、污泥膨脹、影響污泥脫水、懸浮顆粒去除率降低等系列問題,最終導致處理難度加大、出水不達標等問題。那,即將或已踏進寒潮的隊列,污水廠的“保暖措施”怎么做,業內的經驗是什么?
污水處理設備設施保暖
針對污水處理所需要用到的設備設施,如易受降溫影響的進出水管、閥門、電機、室外機泵、伴熱站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保暖材料包扎進行保溫或用砂淹埋達到保溫效果,并適時增加檢查頻次確保設備設施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初沉池、二沉池等在低溫狀態下容易與積雪接觸后打滑,不能正常運行,要及時鏟除積雪;皮帶輸送機則較易因低溫跑偏,造成漏渣、漏泥影響運行,需要對機身設置采暖加熱設備維持。做好污水處理設備設施的保溫工作,才能減少熱量損失,保持介質流動,保障污水廠的高效運行。
水處理過程抗低溫
污水處理過程中,改進運行設備或工藝,進行生物強化、物理化學強化等方式都可有效為污水廠“保暖”。
改進運行設備,有研究結果顯示,降低污泥負荷、延長污泥齡、增加水力停留時間等都對提高低溫污水處理的效率產生作用,因此選擇提高溶解氧濃度、延長污泥泥齡、降低污泥負荷、控制溶解氧濃度、加大混合液回流比、投加碳源的設備將降低低溫對污水廠的影響。
物理化學強化方式對低溫污水進行預處理,提升污水可生化性、增大污染物與活性微生物接觸面積、縮短處理所需時間,也有助于低溫狀態下的污水處理。生物強化措施,則是使用生物添加劑或生物增效劑加速去除污染物、強化生化處理效果,改善低溫污水處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