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產業已發展成為北京新的經濟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北京人工智能相關產值規模達1700億元,同比增長13.3%。2020年上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北京人工智能產業依然逆風增長,相關產值規模達950億元,同比增長5.7%,彰顯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時間來到了2020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狀況也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視。那么,發展現狀是怎樣的呢?
2020年11月19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了《2020北京人工智能發展報告》。據該報告顯示,北京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快速,擁有17個全國第一。從企業數量來看,北京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約1500家,占全國的28%,位居國內首位;學者數量超4000人,全國近一半人工智能高層次學者在北京。北京還成為國內甚至全球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中心,核心產業人才總規模超過4萬名。
目前,北京建有多個國家級AI平臺和基地。2019年獲批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數量領跑全國,15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有7個在京建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2020年獲批國家人工智能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那么,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為何能夠實現快速發展、繁榮發展呢?從整體來看,包括政策扶持、數據中心建設提速、應用場景不斷拓寬等。
政策方面,人工智能現在已經被列為整個中國優先發展的領域,國內各地相繼有政策頒布予以扶持。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發展人工智能是北京搶抓未來發展先機、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必然選擇。今年,北京已出臺《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關于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等人工智能相關政策。
數據中心建設方面,數據中心是數據存儲、計算\處理的場所,作為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支撐,是新基建的一個重要方向。截至2019 年年底,我國在運營的數據中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這三個地區的數據中心要占到全國的一半以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數據中心上架率(已上架的服務器數量/機架可承載的服務器數量)在60%-80%,比其他地區高。
應用場景方面,安防、金融是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應用十分廣泛的兩大領域。2019年以來,北京已經發布兩批共40項應用場景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近200億元,聚焦政務、交通、教育、醫療健康、城市治理等重點領域,為AI企業技術創新應用提供“高含金量”的場景條件,推動AI新技術的迭代升級、新產品的深入應用。
如果要問在北京哪個區域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較快,那經開區不得不提。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北京經開區的人工智能企業已成密集之勢,形成了以技術產業化為導向,集汽車自主智能系統、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制造等核心技術應用于一體的人工智能產業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區內現有人工智能及融合應用相關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約300家,收入超過10億元以上的企業10余家,逐漸形成全鏈條的高智力密集型人工智能集群。
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既不能急躁冒進,也不能止步不前。接下來,我國各地區應該根據本地區的實際狀況,從人才培養、技術引入、平臺搭建等多方面著手,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穩步發展。再過幾年,相信我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會出現更多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