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江源解讀了1-2月的工業生產數據。受基數低等因素影響,1月和2月工業生產增長率相對較高。排除基地影響,工業生產自去年3月以來繼續穩步復蘇,大部分行業繼續復蘇,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發展,工業品出口強勁增長。
第一,工業生產增長好。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1%(去年1-2月下降13.5%),比2019年1-2月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從三類來看,礦業增長17.5%,兩年平均增長4.8%;電、熱、氣、水生產供應行業增長19.8%,兩年平均增長5.5%,與近幾年正常年份同期持平;制造業增長39.5%,兩年平均增長8.4%,好于近幾年的正常水平。
第二,就地過年,穩崗留工的政策效果顯現。今年春節期間,企業開工比往年早。根據對全國近5000家工業企業初創期的快速調查,春節期間平均休假天數為7.5天,明顯少于正常年份。另一方面,員工的到來比往年要好。在近一半的被調查企業中,90%以上的員工都在現場過年,這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生產。
第三,大部分行業繼續復蘇。從行業來看,1-2月,41個主要行業中,40個行業實現同比增長,除了采礦專業和輔助性活動行業下降。其中,17個行業增長10%-30%,13個行業增長30%-50%,8個行業增長50%以上。從平均兩年來看,31個行業實現了增長,行業增長面積達到75.6%。
第四,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明顯。1-2月,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9.9%和49.2%;從兩年的平均增長率來看,增長率分別為10.2%和13.0%,分別比所有受監管行業高2.1%和4.9%。行業方面,1-2月汽車、電氣機械、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電子和醫藥行業分別增長70.9%、69.4%、62.4%、59.2%、48.5%和41.6%。產品方面,工程機械、卡車、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工業機器人、微型計算機設備等主要產品產量翻了一番;在防疫材料需求量大、疫苗大規模生產和銷售、出口繁榮等因素的推動下,與疫苗和檢測試劑盒密切相關的醫療器械和設備、生物制藥產品都大幅增加。
第五,出口的作用很強。受海外疫情持續蔓延的影響,生產訂單回流國內,帶動工業出口。1-2月,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2.5%,對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1.7%,兩年平均增長7.4%,延續了去年11月以來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有效帶動工業生產加速增長。其中,1-2月,最大出口行業電子行業出口交貨值增長48.3%;電氣機械、汽車、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金屬制品等主要裝備行業出口增速均超過50%;與去年同期相比,國外對疫情防控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醫藥制造業出口增長92.2%。在出口需求高增長等因素的推動下,筆記本電腦、金屬容器、冰箱、冰柜等家用電器的生產實現了快速增長。
總體而言,1月和2月工業生產繼續穩步復蘇,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國內消費復蘇仍然緩慢,工業經濟全面復蘇基礎不扎實,部分消費品行業生產尚未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工業生產仍不平衡。同時,近期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也給企業的節能減排和生產經營成本帶來了壓力。下一步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依靠創新帶動實體經濟優質發展,著力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保持工業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鞏固工業生產穩定回升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