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天氣越來越熱,電風扇和空調在許多地區開始使用,由此引起的電力需求不斷上升,使得維護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供電的正常穩定,維持電力需求的持續滿足,電力巡檢機器人再次出動,成為支持電力運行的“排頭兵”和“排頭兵”。
眾所周知,傳統的電力巡檢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變電站和管廊設施的巡檢,主要是地面和地下;二、電線及相關附件的檢查主要在空氣中進行。在這兩個方面的巡檢過程中,人員需要檢查儀表讀數、設備溫度和表面狀況,不僅會面臨安全隱患,而且會非常繁重、枯燥、乏味。
機器人代替傳統的人工檢查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該機器人效率、適應性和準確性強,操作覆蓋面也大,盲區小。因此,其登陸動力檢測領域不僅可以提高檢測質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壓力,減少環境影響,還可以保證檢測安全,促進工業智能化轉型發展。
近年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電網公司選擇引入電力巡檢機器人,并將其投入到各種運維場景中。由于突出的運營效果和價值展示,電力巡檢機器人受到的認可和支持越來越多,行業發展勢頭越來越積極,整體市場規模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目前,中國有2萬多個變電站,約30萬個配電站。初步估計兩個領域的巡檢機器人潛在規模分別為400億元和200億元。截至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電力巡檢機器人規模已達12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50億元。廣闊的藍色海洋和強大的潛力下,前景非常廣闊。
然而,實現藍海并不容易。目前,中國的發展仍然需要解決一些技術和標準問題。一方面,我國在技術穩定性和可擴展性方面存在不足,自主運動和決策能力仍然缺乏。為了實現真正的24小時無人值守,還需要進一步的技術挖掘。
另一方面,國內電力巡檢機器人行業發展迅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泡沫問題。行業內企業核心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產品實際質量不夠穩定,存在局部“低端”、“同質化”傾向。電力巡檢機器人行業也需要加快標準化進程,規范行業發展。
此外,隨著新基礎設施的全面展開,5G、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涌現和應用,也給電力巡檢機器人的技術集成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后續,中國企業需要加強電力巡檢機器人與5G的整合應用探索,進一步挖掘發展可能性,實現新的發展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