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站和背景值監測站為主的我國空氣環境監測網絡不斷完善,許多地方開始建設空氣監測超級站。
“藍天保衛戰”開始以來,通州區加大了環境檢測技術投入,建成了大氣顆粒物自動監測、餐飲業油煙在線監測、施工現場粉塵在線監測監管、車載導航監測等監測網絡。以上監測系統各有針對性,但目前仍有部分污染源無法實時監測,部分污染成分仍未知,如汽車尾氣排放、居民生活污染等。
為了落實“十四五”綠色發展目標,綜合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現狀,掌握污染構成及變化趨勢,通州區生態環境局專門建設了在線空氣污染源分析超級站,通過成分監測,可以定量分析通州區的污染構成及其貢獻率,指導政府制定精準的政策。
與現有的空氣質量評價站相比,超級站增加了源分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OCEC的監測能力。通過源成分譜,可以量化污染源,準確分析各行業的污染比例、氣象因素的影響和區域傳播的影響,準確掌握重點區域顆粒物的來源、成分和分類來源,實現精細化管理,使污染成因“清晰”和“可見”。加強可控污染源管理,實時掌握不可控污染源的污染比例。為區域和結構性防控措施提供數據支持。
大氣環境監測超級站相當于監測站里的“特種兵”。普通的監測站可以“捕捉”常見的空氣污染物,而對于難以捕捉的“頑固敵人”,則需要這些“特種部隊”。通州區超級站的建立進一步滿足了大氣污染控制的需求,對大氣環境質量進行了深入的觀測,為通州區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基礎科學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