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建設取得實實在在成效,11月19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印發優質糧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動”方案,優質糧食工程方案出爐,儀器儀表迎“新藍?!?。
“糧食”,古時行道曰糧,止居曰食。后亦通稱供食用的谷類、豆類和薯類等原糧和成品糧。簡單來說:糧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麥類、豆類、粗糧類和稻谷類等。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向來是關切國計民生的大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糧食實現了連年豐產。2021年全國夏糧總產量為14582萬噸,連續多年大豐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我國糧食在“量”大幅增長的同時,“質”方面卻存在不少問題。由于受到環境污染、農藥使用不規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糧食在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超標等方面比較突出,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糧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糧食安則天下安”。為確保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建設取得實實在在成效,11月19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印發優質糧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動”方案,賦能糧食安全,而在這六大方案中,儀器儀表可少不了。
首先,《糧食綠色倉儲提升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力爭政府儲備基本實現控溫儲藏保質保鮮、藥劑使用減量增效、倉儲作業環境友好。建設一批高標準糧倉、改造提升倉房的氣密和保溫隔熱性能、推廣應用綠色儲糧技術、發展多參數多功能糧情測控系統、提升清理凈糧能力、推動糧倉分類分級。
使傳統的儲糧倉升級為控溫成品糧倉,傳感器技術少不了,通過應用傳感器技術等形成多功能糧情測控系統,對糧食儲藏的環境條件實現實時監測與預警,詳細來講,在糧倉內安裝氣體傳感器實時檢測倉內氣體的濃度:通過磷化氫氣體傳感器,可以在熏蒸期間實時檢測磷化氫氣體的濃度;通過氧氣傳感器可以實時檢測倉內氧氣濃度,為低溫低氧儲藏提供依據,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等等。
因此,積極應用傳感器技術,從原來單一的糧溫檢測向溫度、濕度、水分、害蟲、霉菌、氣體等多參數多功能在線糧情測控轉變,加強糧情數據的多樣化、自動化采集和中長期積累。加大綠色儲糧領域重點科研攻關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綠色倉儲技術。
其次,《糧食質量追溯提升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平臺、糧油標準體系、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和“好糧油”產品追溯技術規范、追溯標簽標識制度和追溯管理辦法“一平臺兩體系三制度”基本建立,實現“好糧油”產品責任主體、產品流向、檢驗檢測、監督抽查等信息可追溯和查詢,保障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和綠色優質、營養健康。
其可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實現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信息化,進一步提高檢驗監測結果的可靠性、及時性,確保糧食質量安全數據的真實性、代表性。做好與國家及省級平臺的對接,確?;ヂ摶ネā⑿畔⒐蚕恚苊庵貜徒ㄔO和資源浪費。
再者,《糧食節約減損健康消費提升行動方案》明確,“十四五”期間,積極推進糧食產后減損技術應用,促進產后各環節減損降耗,進一步制定完善節糧減損相關法律和標準體系,強化科技創新,深入開展愛糧節糧、科學減損宣傳教育,使節糧減損和健康消費成效更加顯著。

其可綜合應用智能氣調、智能通風、傳感器、射頻識別等多項技術,并且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深度改造傳統糧庫,節糧減損,讓糧食更加優質、綠色、安全。另外,推動糧食減損物流裝備升級,降低糧食流通轉運破碎率,探索短途糧食物流減損技術,推進糧食物流標準化。推廣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優化物流線路,降低運輸周期。
另外,保障糧食安全,檢測較為重要,據了解,糧食檢測項目數量眾多,包括色澤、粘度、比重等感官指標,pH值、濕度、過氧化值、密度等理化指標,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微生物指標,農殘、重金屬等食品安全項目,以及營養價值分析、成分含量檢測等,食品檢測離不開各類檢測、分析儀器。
在質量安全檢驗監測中心配備有氣相色譜、液相色譜、原子熒光光譜儀、全自動凱氏定氮儀、大米食味計、面筋測定系統等儀器設備,能開展稻谷、玉米、小麥、大豆、植物油、大米等品類的質量、重金屬、農殘殘留、真菌毒素等項目檢測,保證入庫糧食的品質。得益《糧食質量追溯提升行動方案》明確,檢測分析儀器行業迎來了一場“盛宴”。
不難看出,在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方案實施的過程中,儀器儀表少不了,其在各個方面來護衛糧食安全,儀器儀表迎“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