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國家發改委重磅文件《關于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工作方案》公布,明確七大重點建設領域及項目范圍,并將勞務報酬由原規定的15%以上提高至30%以上。意料之中的是,在城鎮建設領域,污水處理設施再次被提及。
綜合分析“十四五”以來出臺的政策,不難發現,國家層面一直將污水處理作為重點發展行業,有意將其與城鎮地區的環保基建任務綁定,鼓勵相關市場拓展。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統籌性文件《“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先后兩次提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一是作為縣城地區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二是出于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要求,需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廠網配套及資源化利用。
至于具體的建設目標,國家發改委在《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點明:到2025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公里,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500萬立方米/日,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
“十三五”期間,在國家政策的頻頻加碼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上的投資就已超過5600億元。基于此,業內人士推測,城鎮污水處理將加快步入“提質增效”階段,污水廠運營管理市場同污水處理設施一樣,都將開啟新一輪增長加速度,2022年僅城鎮污水處理運營就有望達到730億元。
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優質企業更是“嚴陣以待”。
未來,城鎮化水平還將進一步提升,這勢必會為污水處理打開更大的增長空間。而從國家層面陸續釋放出的政策信號來看,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已被提上日程,為環保企業提供充分的發揮空間,產業鏈加速發展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