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行業,同時是傳統的用水大戶,水污染物排放的重要貢獻行業,需要堅持環保優先,推動綠色發展,更好地守住的品牌價值增長態勢。
總的來看,造紙企業在做業績說明時都表示是受疫情反復的影響,以至于銷售量價弱于預期。另一面,原材料、能源和運輸成本上升,而市場需求下滑,確實讓不少紙行業遭遇了下行壓力。不過,業界樂觀地認為,下半年仍將有望進入消費旺季,尤其是中秋、國慶、雙十一的聯袂而至,紙業都在靜待復蘇。
實際上,對于品牌價值沒有偏差的企業來說,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只會形成短期效應,不具備長期參考價值。2021年底,每日經濟新聞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出品《2021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藍皮書》時就明確指出,造紙行業品牌價值集中度較高,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行業,高質量發展也時刻貼合我國綠色環保以及節能降碳要求。
“只有堅持環保優先,推動綠色發展,中國造紙行業才能更好地守住的品牌價值增長態勢”,這確實是一句中肯的評價。
造紙行業,不僅是傳統的用水大戶,需要在節水上下功夫,也是水污染物排放的重要貢獻行業。據悉,造紙黑液多數帶有揮發性有機酸,污染性強,尤其是廢紙脫色制漿廢水,色度和COD指標都較高。廢氣方面,造紙行業較常面對的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隨著高質量發展路徑的確定,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造紙理念也逐漸成型,甚至催生了GPP“綠色造紙”國際峰會論壇。綠色造紙,利用生物工程與傳統造紙技術中的部分造紙工藝相結合,實現造紙全過程的無害化生產,現在有不少企業都在向這個方向發展。
當然,造紙行業的低碳和零碳改造不僅在于工藝革新,源頭減量和末端治理,也在于降耗節能的更進一步。又傳統能源轉向清潔能源是較為常規的措施,包括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地熱能發電、氫能、天然氣、熱電聯產以及智慧化升級等等,成為整個工業體系一套“標配”減碳方案。
我國已經下發了多部與造紙行業綠色規劃相關的政策法規,并且如《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設施驗收技術規范 造紙工業》、《制漿造紙企業綜合能耗計算細則》、《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造紙工業》、《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制漿造紙》、《“無廢工廠”評價要求 造紙工業》等標準也逐漸構筑起了造紙行業發展的綠色框架。
違規違法也會被罰,所以要警鐘長鳴,堅定可持續道路,從降本提效及品牌價值增益的雙buff中獲取時間價值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