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22
-
11
-
24
據業界粗略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土壤及地下水修復市場中標總額約130億,呈逐級上升趨勢,項目類型涉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檢測、土壤改良、礦山污染治理、土壤修復以及地下水監測和修復等。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正在進行中,直接提高了人們對土壤污染治理的關注度。而目前,全國公開污染地塊名錄不斷更新,累計已超過700塊,顯然市場需求增量還在上揚,也能理解為什么土壤修復行業近年來被頻頻關注,而土壤修復類項目基本進入了量價齊放的階段。環保在線也曾不止一次說過,土壤修復是個周期長,系統性強的工作,投入大,情況復雜,技術門檻高都是典型特征。近兩年,在環保標準趨嚴,環保督察嚴抓,土壤污染治理政策和標準愈發完善的背景下,土壤修復以耕地保護和修復、場地修復兩大主要板塊為中心,“責任式”推進。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治理。重磅登場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確了這項原則,也確立了土壤污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和政府承擔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義務的先后順序,夯實了土壤污染責任制度框架。當然,建立統一的土地資源臺賬也能更有助于土壤污染追責。那么另一方面就是,土壤污染監測以及土壤修復技術的雙向加持。就土壤污染監測來看,目前土壤監測網絡基本成型,監測體系建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以及運維體系建設等多方面都有突破性進展,且風險管控工作針對重點地塊提出了長期監管要求。2011年,國家土壤環境例行監測試點;2017年,首個國家土壤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