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1
-
12
-
13
在國家“雙碳”目標背景和市場機遇下,讓城市供熱更節能、更智能正成為國家推動落實綠色低碳和節能減排方案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對智能電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氣表產生了巨大的需求。而同樣是民用四表領域的熱量表,卻在智能化的道路上遠遠落后于其他三表。相較于智能電網、智慧水務和智慧燃氣,智慧熱網在國內的建設幾乎是一片空白。 一直以來,我國供熱計量多采用取暖面積收費的方式,這種“包費制”的供暖方式存在許多弊端,既不方便用戶,也浪費了大量的能源資源以及大氣環境污染。 我國供熱領域碳排放總量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近10%(在碳排放單項中排名前列)。目前中國北方城鎮供熱面積已達140多億平米,還在以每年3到5億平米的速度增長,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供熱領域挑戰巨大。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十四五期間,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控制;十五五期間,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積極推進供熱改造”列于“碳達峰十大行動”第一條第一點,是實現“2030碳達峰”重要一環。 在“雙碳”新形勢下,智慧化升級逐漸成為我國供熱節能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加持下,傳統的供熱行業迎來了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國內一些儀表企業開始打造智慧供熱體系,助力國家“雙碳”政策實施。 隨著國家對節能環保的重視,國家相關部門...